- 柳州人两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吃螺蛳了?来这个洞穴博物馆看看就知道了
2020年的一场疫情,没想到竟带火了柳州螺蛳粉,且直接火到出圈。据柳州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柳州袋装螺蛳粉产值达到49.8亿元,成为最受欢迎的小吃。难以想象,多少人宅家的日子,就是靠着这个食品界的“暗黑之王”度过的。5月,人民日报与李子柒推出联名款螺蛳粉;7月,五菱汽车正式推出限量版螺蛳粉;而就在最近,李子柒表示,将在柳州投资建螺蛳粉厂,并持续深入推进螺蛳粉口味研发……
那么,螺蛳粉到底为什么会这么火?实际上,大众所喜爱的,是螺蛳粉的鲜、香、辣,以及让人欲罢不能的臭。一碗正宗的螺蛳粉,汤料由螺蛳熬制而成,煮成后只取汤,再加入米粉煮熟后,搭配腐竹、花生、豆角,还有酸笋一起食用。所以,螺蛳粉里为什么没有螺蛳?是因为螺蛳只用来熬汤,熬完汤的螺蛳肉已经老了,就不会放到粉里了。而螺蛳粉的灵魂其实是酸笋。经过发酵之后的酸笋,带着浓郁悠长的臭味,入口后又被奇异的香味所替代。这种极致的臭与香的对比,真的让人一尝难忘。
然而,即使螺蛳粉拥趸再多,大概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柳州“螺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万多年前。不信,你们就来柳州的白莲洞博物馆看一看。
柳州,拥有悠长的故事,2100多年的建置史,使得柳州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在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公里半径范围内,集中了广西80%以上的4A级旅游风景区。这个独特的城市,是怎么都不能错过的。而白莲洞博物馆,全称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位于柳州市市郊东南12公里的白面山南麓。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座朴素的白莲洞博物馆建筑,可以看作是柳州历史的一种见证与再现。既然叫做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你们一定会疑惑,洞穴怎么能成为博物馆呢?其实,白面山是一座巨大的连座峰林山体的一部分,中间有一个面积达7500平方米的石灰岩溶洞。溶洞的洞口正中有一块巨大的白色钟乳石,形似莲花蓓蕾,因而得名白莲洞。
1956年,著名的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到广西调查巨猿和人类化石,在白莲洞土层中发现了四件砾石打造成的石器。经鉴定,认为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此,人们发现,柳州这块福地,厚重的文化堆积里蕴藏着先民三万年的文化信息。陆陆续续从白莲洞洞穴堆积层中出土动物骨化石、牙齿化石和石器、石制装饰等文物。此外,还发现了古人类用火遗迹。在裴文中教授的倡议下,柳州市政府于1981年开始筹办白莲洞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集洞穴科学研究、科普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裴教授还为白莲洞题词:“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2019年9月,白莲洞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今天,我就带你们好好看一看白莲洞博物馆。白莲洞博物馆新馆设置《地球·往事——生物演化陈列》和《洞穴·家园——柳州史前文化陈列》两大主题陈列 。
在“柳州史前文化陈列”中,你可以发现柳州的历史文化积淀源远流长。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古人类化石及文化遗存,部分被完好的保存在这个陈列馆内。最让人惊奇的,要数距今4.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化石柳江人。它的头骨,与1967年在日本冲绳发现的港川人化石头骨,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中日学者认为,港川人可能由柳江人的一支演化而来。东京大学的教授更是提出,柳江人与日本人同宗共祖的观点。这两颗臼齿可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白莲洞遗址出土的。
生物标本陈列馆则以化石和现生标本的形式,分门别类展示出来,证明了柳州古代、现代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个展馆的展品值得好好看一看,比如螺蛳化石。可以看到,白莲洞遗址下部堆积出土的大量螺蛳化石,大多数尾部存在被人工敲掉的痕迹。考古学者推测,遗址中与螺壳同时期出现的敲砸器,可能是被用来敲砸螺壳尾部的工具。今天,在柳州人加工螺蛳的方法中,敲掉尾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事实上,这种加工螺蛳的方式早在两万年前白莲洞人的生活中就已出现。也就是说,“白莲洞人”懂得采集、加工和使用螺蛳,这是迄今华南地区发现最早的食螺人群。数万年来,柳州人将寻常易得的螺蛳或炒或煮,让螺味穿越时空,滋养了一方水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螺文化。他们自古对螺的特殊情感,也成就了“一碗螺蛳粉,一座柳州城”的独特螺文化。
此外,还有古生物的化石。白垩纪霸气的霸王龙化石,在馆内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威风。冰川世纪的猛犸象,有着长长的牙齿。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也是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
相比霸王龙和猛犸象,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巨犀。巨犀生活于3000-1600万年,又名“长颈犀形兽”,是一种无角、长脖子、形似犀牛的早期哺乳动物。虽然比较笨重,但细长的四肢说明它们可能善于奔跑。
这个是海龙,一种中型海洋爬行动物。为了适应海洋环境,它演化出了尾巴。海百合则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生长于4—5亿年前。算起来,竟是比恐龙时代还要早两亿年。
在狭长的洞穴内,采用雕塑的形式,塑造了反映原始人生产生活场景的塑像。栩栩如生的塑像,好像一秒就让人穿越到了过去的文明里。一些关于他们的讲解细致入微,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还有过去他们使用过的工具,比如这个双肩石斧,是以砾石石片打制而成,后来还成为了祭祀工具。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些特别的展品,这个是沙漠玫瑰。因其外形酷似玫瑰,又生长在沙漠中,故称之为“沙漠玫瑰”。其实,沙漠玫瑰是方解石、石英、硬透石膏的共生结晶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萤石还算比较常见,颜色鲜艳,整体呈现玻璃光泽。这种石头来自火山岩浆,在岩浆冷却过程中,被岩浆分离出来的气水溶液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即形成萤石。以前所说的夜明珠就是用萤石制成。
这块黑乎乎的则是陨石。陨石是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尘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对普通人来说,陨石象征了我们对宇宙的无穷探索。
差不多,这些就是我所见到的白莲洞博物馆了。若你们对史前文明感兴趣,或者你们是螺蛳粉的真正爱好者,欢迎亲自来一趟。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上一篇: “一代宗师梅兰芳专题艺术展”在山东淄博举行 - 2020.09.17 |
下一篇: 河北博物院2020年度首个原创院藏文物展览亮相 - 2020.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