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新闻 - 详细内容
  • 【“二十大”特辑】蔚然大观,集成一志——《中华文物图志》工程

“文物”,特指人类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址与器物。其价值深远而广泛,既承载了文明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又彰显了文化或古朴或繁华的独特魅力,每一件文物所展示的都是真实的历史风貌和文明风采。


了解中华文物,普及文物知识,是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由广州市艺术品鉴定协会、广东金融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品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共同主导的《中华文物图志》工程,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我国文物知识普及现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它所拥有的文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根据我国国家文物局2017年4月发布的数据,目前境内藏馆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这还仅仅是登记注册在馆的数字,如果把民间收藏文物计入在内,这个数字将扩大数十倍不止,若要再加上尚未发掘出土的部分,就更是数不胜数。



琳琅满目的中华文物,散落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让人难以鸟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全景,把所有中华文物藏于一馆更无异于痴人梦呓。尤其受到疫情影响,能尽情地走入各地博物馆参观欣赏已是过去时。更别提因为文物保护的需要,许多精美馆藏文物不能长时间公开,使得近距离观赏文物成为奢望。



多亏了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上观展。若是不习惯数字化的操作与观感,也可以通过阅读观赏相关图集来感受中华文明的浩瀚。因此,“把尽可能多的代表性文物以图片的形式汇聚成志”的愿望就此诞生,我们通过把全国各地、各历史阶段上的各种代表性文物汇聚在同一套书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纵览中华文明全景的宏愿,这一套志书便将成为中华文物的百科全书。


二、《中华文物图志》内容概览


《中华文物图志》正是一部由跨行业、跨领域的专家合作编纂的,集通史、通识、通论于一体,记录中华文明历史事实的图志。该图志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诉说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构建起完整的中华文明立体框架。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已明确提出:“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中华文物图志》工程正是在广州市艺术品鉴定协会已建成的“历史鉴定证书数据库”“中国书画标准图谱数据库”以外又一个重要的文物艺术品数据库。


中国书画标准图谱数据库(部分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考古工作不断面临新突破、文物也不断现世,该数据库将不断扩大,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高的全新项目,将为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溯源、传承、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中华文物图志》工程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生的果实。文物既雕琢了中华文明的物质精华,又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宝藏,是中华文明的珍贵结晶。


阅读《中华文物图志》,读者可以更加宏观、形象、生动、高效地认识先民的造物历史,更好地利用实物资料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路径。这也是我们开启这项工程的初衷。



《中华文物图志》工程一旦完成,将为文化传播降低门槛。它能帮助我们稳稳站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结合时代赋予的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敬请期待!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二十大”特辑】文物艺术品金融创新模式前沿研究,这份报告你要知道 - 2022.10.24
下一篇: 【“二十大”特辑】人人都是“火眼金睛”——文物艺术品进入生活 -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