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鉴藏学堂 - 详细内容
  • 葡萄丨此物娟娟长远生

北宋 琉璃葡萄

1969年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今人所食水果葡萄因其味甘甜及外形讨喜受到大众欢迎。中原地区在汉代通西域时把这种水果引入,最初被引入有一部分原因其可酿酒,未曾想到葡萄的引入中原种植也打开了葡萄的艺术之门。葡萄带有的交流身份,给中原艺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西周—春秋 田园葡萄纹彩陶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北魏 葡萄童子纹鎏金银高足杯

山西博物院藏

 

    西域种植葡萄文化很早反映在器物上,葡萄纹以及田地的景象以较为质朴的线条呈现,充满了强烈的记事意味。西域作为中外交流文化很重要枢纽,葡萄是在交流中很要意思的一个缩影,葡萄酒的魅力将外国饮酒器皿传入内地,对中国的器物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 海兽葡萄纹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宋 林椿葡萄草虫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剔红葡萄纹椭圆盘

故宫博物院藏

 

    隋唐时期延续了魏晋南北朝的某些艺术风格并开辟了新思路。神兽与葡萄纹饰的结合逐渐发展成花鸟等纹饰,宋代的葡萄形象写实意味很浓,往往秀雅隽永,甚至有以葡萄为主题的形塑,可谓惟妙惟肖。明清不同材质器物上的葡萄寓意突出,形象多以叶蔓缠绕,果实累累,饱满晶莹,可以看出“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的吉祥祈愿。

 

明 斗彩葡萄纹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天蓝釉葡萄纹十楞大碗

故宫博物院藏

 

    总体来看,唐代以前,与葡萄、葡萄酒相关的葡萄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隋唐及之后,葡萄文化流传并不断演化,葡萄语言进一步丰富,葡萄纹饰范围继续扩展,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文学、艺术等创作的题材显著增加,葡萄文化的宗教、信仰色彩日趋浓厚,葡萄文化在日常化、生活化的特性在器物上表现尤为明显。


注:本文为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须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出版发行 - 2015.10.19
下一篇: 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精神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 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