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作品是艺术品吗?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作品已开始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世界。与此同时,也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创作之中,甚至能生成独特的风格,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思路,挑战众多艺术家与艺术创作者。
那么问题来了,人工智能作品是不是艺术品呢?这就涉及到艺术品界限的问题,通过比较艺术品与人工智能作品,可以将两者区分开来。
(一台智能机械手臂正在写作:“来到这最后的地球在你的……”)
艺术品是艺术创作者智力劳动成果的结晶,立足于审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具有唯一性、唯美性、创造性及不同程度的完整性,并具有历史、人文、收藏等多重价值。人工智能作品受语言、算法的约束,不能自由创作,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根据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理解”后制作作品,而不能自己创造语言,也就不具备创造性。
“情绪”“感性”是人工智能难以拥有的能力,虽然可以模拟神经条件但很有限,因此也就不能像艺术品一样满足人类的情感。至于唯一性、唯美性、完整性这几类艺术品特性,人工智能作品一样受程序控制,根据算法才能实现。而且,即使实现也是一种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模拟,也就不能像艺术品一样同时具备四种特性,达不到艺术品的条件。
人工智能作品虽然本质上不是艺术品,但不能忽略的是它对艺术创作的辅助作用。它们可以成为艺术家、作家、诗人的助手,启发创作主体的心灵世界、感性思维、灵感等,但无法替代主体的创作。
相信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将发生变化。未来人工智能将与人类、艺术在更广范围融合。新的艺术品将产生,艺术家们的创造性将获得极大激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