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页面:鉴藏学堂 - 详细内容
  • 中国宫廷服饰艺术与收藏

 

何谓龙袍?——五爪的未必都叫龙
  
  宫廷服饰之龙袍,曾经是古代帝王极品着装,在历史上熠熠闪光;穿越至今,这一特殊文化载体仍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成为文化研究及艺术品收藏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御用品,不仅在当时是皇室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袍,顾名思义,就是在衣服的面上绣上或织上龙纹。龙袍只有四种人有资格穿——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真正的龙袍的地子是以明黄色为主色调。然而我们在服饰上还能看到和龙的形象完全一致的五爪蟒的形象。为什么称为“莽”而不叫“龙”呢?由于身份不同,所以叫法也就不同。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所穿的服饰才称为龙袍,其他的都不能叫龙袍。虽然衣服上也织绣成五爪龙的样式,但通称为五爪蟒。现在有很多人只要见到五爪的都叫龙,这是不对的。五爪蟒服一般都是亲王、皇室人员所穿;还有四爪莽的,相对于五爪来说就意味着身份又降低一些,文武百官基本上都穿四爪蟒服,颜色一般以青色、蓝色较多。
皇帝的衣服称龙袍,臣子的衣服叫蟒袍,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因此,即使图案一致,“龙”和“蟒”还是有区分的。用于皇帝的可称为龙袍,而用于普通官吏时,只能叫蟒袍。在颜色上,只有皇族可用明黄、金黄及杏黄。普通人一般为蓝色及石青色。
 
龙、十二章——皇帝的特有纹样
  
龙袍是古代皇帝参加庆典活动时穿着的礼服。龙袍上龙纹的图案虽然历代有所变化,但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龙袍,是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礼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用的常见礼服,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要在服饰衣着上点缀龙纹?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据记载,龙有三停九似。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据说它可以变化无方,它的变化没有模式,它小的时候可以变成蚂蚁,大的时候可以很庞大。
其实中国古代曾塑造出许许多多的瑞兽形象,比如龙、麒麟、凤凰等,这些动物形象大都具有太平、安康、祥瑞的含义,可为什么皇帝衣衫上的图案偏偏一定要选择龙纹呢? 帝服之所以用龙纹,因为皇帝和天子都是代表天的,用上天的意志来统治人民,人们就没有理由推翻他。在衣服上边绣龙的纹饰,用这样一个神物来作为他统治的象征。
龙袍上除了龙,还有十二章,这是龙袍上的特有纹样,所谓十二章,指的是代表帝德的十二种图案。日、月、星、辰、山、华虫、龙、黼、黻还有宗彝、水草、火、粉米。其中日月星辰代表光明;山是云的地方,有山就有云彩;龙——取其“身为天子、智慧无限、随机应变”之意;华虫,也就是一种雉鸟,表示“文采华丽、君子风范、如凤来仪”之意;宗彝,即一种祭祀礼器,是“忠孝平安”之意;藻,亦即水草,为取其“冷静思考、纯正洁净”之意;火,象征“斗志昂扬、朝气蓬勃、无限光明”;粉米,取其“感恩滋养、民以食为天”之意;黼,象征皇帝做事果断,考虑问题非常果断,有砍的意思;黻,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意为阴阳“辩证思维、清楚明辨”。皇权至上,无人可以超越。只有皇帝穿的龙袍上才会有完整的十二章图样,皇帝赐给他人的龙袍,章的数量会相应减少,比如九章、七章等等,但必是单数。
 
宫廷服饰——怎样去欣赏
  
宫廷服饰中的龙袍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所穿,无不体现着当时社会的最高织造水平。因此这种尊贵奢华的服饰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本身巨大的价值属性,最让人想探究的就是它具有奇高的工艺价值。
龙袍的制作与管理由内务府负责,整个过程分工细致,管理有序,人员庞大。仅负责纺织的匠人就有总高手、高手、管工、管经纬、管圆经、管扁金、管色绒、管段数、管花本、拣绣匠、挑花匠、倒花匠、烘焙匠、折段匠、画匠和花素机匠等十几个工种,且负责皇宫服饰制作的江南三织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匠人。皇宫对产品的质量与花色要求极高并常亲自过问。在制作上也不计成本,用的都是金丝银线和孔雀毛,面料有缎、绸、纱、缂丝、漳绒等数十种,其中缂丝在织造时费工时巨大,自古就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做一件龙袍起码需要三四个人花上一两年时间。
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和《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等档案记载,皇帝敕谕多次要求官局所织锻匹“务要经纬均匀,阔长合适,花样精巧,色泽鲜明”,质量不合格,必须补赔、罚俸或受鞭责。因此,流传下来的每件龙袍都是精品,无论从材料、工艺,还是制作上没有一丝瑕疵。
 
  综上,包括龙袍在内的宫廷织绣大部分集中于故宫博物院,民间存量很少;龙袍的华丽呈现给我们穿越之美,会产生无数的话题。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刘奇葆: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2014.05.17
下一篇: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的通知 - 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