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艺术之美,夯实鉴定知识
许多人可能对艺术品的定义非常模糊,但对艺术品总会有些许触动或感知。这提醒着人们美具有共通的能力,艺术可以创造美,并通过不同载体呈现出来。
人们通常喜欢将美的东西统称为艺术品,这是泛化概念的艺术品。而在中国传统收藏文化中,艺术品主要围绕的还是实物,可轻如纸,亦可重如鼎。这是物质与精神的交融,用中国话语来讲就是虚实相生,造就了这些美好事物。
从古至今,收藏美好事物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内容。艺术品收藏发展到今天,前人总结了许多收藏、辨伪的成果,通过不断传承,为今天的艺术品鉴定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艺术品财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艺术品鉴定的基础作用备受关注。如今艺术品鉴定在综合化、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不断进步,在今后将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艺术品鉴定除了与其他领域的鉴定有相通之处外,其特殊性在于“艺术”层面,唯一性、唯美性等特性在鉴定中需要加入考量。艺术品鉴定既要所谓“务实”,也要所谓“务虚”,不经过系统专业学习和训练很难把握和进行操作实践。
物质方面作伪的鉴别可以从许多有关物质鉴定的领域借鉴方法或程序,而精神方面作伪的鉴别则需要从文化艺术领域去甄别,例如文学、历史、审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宏观与微观视角相结合才能练就“火眼金睛”。
常言的“沧海桑田”表示时空变幻的意思,艺术品在时空变化中展现出形意相统一。通过比对可以看到不易觉察的内容,这些有可能为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在众多艺术品中,中国陶瓷举世闻名,甚至可以说见证了历史。陶瓷本身不会说话,人们通过观其形、感其意,能得到器物自身无法言说但又隐藏的丰富信息,这些信息需要许多基础知识认知的支持。
艺术品鉴定丛书之《中国陶瓷鉴定基础》一书,将通过古今陶瓷鉴赏展现丰富有趣的艺术品鉴定一面,为陶瓷艺术品爱好者、收藏者提供参考,夯实陶瓷鉴定知识。与此同时,也带领读者领略陶瓷艺术品的广博精彩,感悟陶瓷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