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六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采编/中国艺术品鉴定网
每天90秒,艺界大事看个够!
采编/中国艺术品鉴定网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农历 七月初五
文化播报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六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8月24日至25日,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六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主题为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王时伟,以及中、日、韩近400名代表参加会议。
首都艺术家赴新疆开展文化交流慰问活动
8月12日至20日,北京市文联组织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远赴新疆开展“共话京疆情同筑中国梦”文化交流慰问活动。此次文化交流慰问活动,除了和田地区,50余位首都艺术家在9天时间里还深入阿克苏、伊犁等地的社区、农村、学校及边防哨所,倾情奉献了7场文艺演出、8场书画笔会。20多个节目荟萃一台,涵盖声乐、舞蹈、曲艺、戏剧、杂技等多个艺术门类。参加此次演出的演员也以青年艺术家为主。
艺界纵览
专家确认为3600年前的青铜时代大型聚落遗址
8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呼斯塔遗址现场座谈会”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全国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确认了呼斯塔遗址是目前在西天山发现和发掘的规模最大、级别相对较高、拥有聚落围墙和大型石构建筑群落以及南北哨所等军事防御体系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存。
首个“中国·福建文化海外驿站”在马来西亚揭牌
8月23日,满溢八闽神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来西亚时间亮相马来西亚马六甲市。由福建省文化厅与马来西亚惠胜集团共同建设的首家“中国·福建文化海外驿站”当天正式落户马来西亚马六甲市。文化驿站平台将通过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传播三种方式,在服务海外华人华侨文化需求的同时,面向主流社会、贴近当地民众,使之成为海外展示福建文化的窗口,体验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阵地,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枢纽。
展览速递
“孤帆一片日边来——吴湖帆文献展”
“孤帆一片日边来——吴湖帆文献展”8月25日下午将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次展览由上海油画雕塑院和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该展将持续一个月。
小中现大:吴静山作品展在广州举行
2017年8月19日,“小中现大——吴静山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二楼小佑轩画廊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吴静山近年创作的山水、花鸟、书法小品80幅,这批小品画风轻松,优美,淳朴,让人在不经意之间进入鸟语花香,湖江山色,情迁意动的精神境界,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31日。
艺术杂谈
天龙山石窟抢险加固完工 5朝佛像有了安全居所
8月17日,历时两年半投资1000余万元的天龙山石窟抢险加固保护工程近日完工,5朝佛像有了安全居所,已重新向公众开放。天龙山文管所副所长郭保平介绍说,天龙山石窟抢险加固保护工程从2014年11月开工,2017年6月竣工,近日通过文物部门的初步验收,重新对外开放。
新疆发现距今4万年前人类文化遗迹
8月16日,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会召开,对通天洞遗址的年代、地层文化序列、石器技术、堆积形成过程和古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重要发现,遗址保存有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堆积。特别是首次在新疆发现明确年代的旧石器时代地层堆积,遗址发现的4万年前勒瓦娄哇莫斯特技术的石器组合,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一直缺少典型人类文化特征遗存的空白。
更多艺术资讯敬请关注公众号
搜索“中国艺术品鉴定网”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此文为看点中国艺术品鉴定网原创内容,特此声明